1. 2019.07.19
2. 方法总比问题多
个人认为道理很浅显,但作者的文笔和逻辑有点欠佳。
一 对待问题的态度——尽力而为还是全力以赴
- 以结果为导向
- 勇于找到合适的方法——革命
- ①问题出现时,回想之前解决过的疑难杂症,告诉自己这次一定要可以
- ②无论老板交代什么样的任务,都要全力以赴
- ③遇到问题,尽量多找几套解决方案
- ④重新审视自己,将优缺点列出,怎样改正自己的缺点
二 不要过程要结果,不要苦劳要功劳
- 正确的方法比执着的态度更重要
- ①接到任务后,不要埋头去做,仔细想想方案
- ②在做每件事时,先给自己设置一个结果,而不考虑过程有多难
- ③如果一种方法难以解决问题,学会适时放弃,尝试别的方案
三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做问题的终结者
- 责任感,工作态度,主动性,独当一面
- 尝试用3种以上的方法
- 拒绝说我该怎么办
四 要么不做,要么做好——不为平庸找借口
- 一件事若值得做,就一定要做好
五 观念决定一切。不换脑袋就换人。——优胜劣汰,丛林法则
- 成功源于1%的不同
- ①设想自己是一个强者,使用强者思维方式做事
- ②每天乐观积极,笑对一切
- ③善于动脑
六 工作不是缺乏创意,而是缺乏想象——只要能想到就找机会实现
- 无论什么样的想法,记录下来,去完成
- 为每一个问题,多想一种办法
- 培养前瞻性,勇于去想,不要认为自己的想法幼稚
- 有想法,找成熟的完成方案
七 戴上6顶思考帽,智慧产生于思维的拐点处
- 6顶帽子
- 平面思维——换一个地方打井,转向思维
- 侧向思维——旁敲侧击得真知,寻找最短路径,不从正面出发,而是选择人们出乎意料的侧面来解决问题。
- 逆向思维——按图索骥,反向思考
- 发散思维——每个问题都是多项选择题
- 系统思维——全面思考,整体把握
- 共赢思维——大家赢才是真的赢
- 运用
- 工作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思维灵活度
- 多做一些推理题目,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逆向细微能力
- 有意识的发散自己的思维,对问题多思考几个解决方案
- 时刻思考共赢的局面
八 斩断心中的罗马结,多在自己身上找方法
- 98%的问题肯定是出在自己身上
- 问题面前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
- 不做问题猎物,要做问题猎手——纸老虎,黔之驴
- 5W2H
- Why——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理由,原因
-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 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合适
- Who——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 How——怎么做,如果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是怎样的
- How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怎样,费用产出如何
- 勇者训练,克服自己的缺点
九 让自己脱颖而出
- 抛弃传统观念,专家权威,经验之谈,
- 只要创新,让自己从同类事物中脱颖而出
- 向自己要创意,向市场要结果
- 做事要有自己的特色,打上自己的标签
- 在解决问题时,偶尔做一次“违反常规”的举动,向自己的习惯挑战一次
- 资源整合
十 改变心中的不可能
- 用大脑工作,而不只是用手
- 工作中 没有不可能
- 将错就错
- 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 在坑中找好出坑的角度
十一 找对方法,高效工作
- 正确地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
- ① 找出正确的事
- ②开始做事时就要心怀最终目标
- ③事情优先级
- ④事情的层次,重要 紧急 不重要 不紧急
- ⑤把重要的事情排在首位
-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零缺陷,保证质量品质
- 专注有效的工作
- 借助他人的智慧
- 分解难题,实现高效
十二 问题也能变成机会
- 从kown how到kown why ——提升问题发现力
- 没有问题,只有机会
- 抓住问题的根源,在危机中找转机
- 成功靠实践
- 永远不能放弃学习
- 劣势变优势
3. 心智指南
3.1 培养小众能力
-
多角度思维:我现在太单一了,接收所有的不同,包括最恶心的事情。
-
控制掌控点的能力:内在,外在。最小化风险。尽快完成提升。
-
对抗时间扭曲性:高估当下,低估未来,人总是寻求即时反馈,而把拖延长期反馈
-
思维显式化—主动思考:觉察:每句话每个念头每个决策,把这些潜意识1s完成的事情拎出来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思考流程,遇到问题按照这个流程来。
-
演绎 VS 归纳—尽可能使用演绎,不是因个体到整体的归纳,而是把一个事情拆开思考,大脑喜欢看结果,贴标签——因果关系
什么是演绎能力呢?举个例子,分析一家公司,我会要求自己由因到果:它做了什么,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什么,有可能产生什么后果,这些后果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可能延伸出什么样的分支、可能性…… 总结一个方法论,我会从根源去思考:为什么这个方法对这些问题会奏效?它的原理是什么?这些原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可以起到什么效果?它的路径和流程是什么…… 做一个决策,我会去思考:这个决策有哪些好处、哪些坏处,短期来看可能产生什么后果,长期来看可能会有什么影响,对比之下,我应该如何选择…… 这就是演绎思考。与归纳相对,它不是由果到因、由个体到整体,而是把一个问题、一个事物拆开,去探究它内部的逻辑,思考各部分、各零件之间的影响和关联。
最简单的做法是,在心里时刻保持这个念头:
当你看到一些归纳性的结论,如「什么样的人会如何如何」「这样做就可以怎样怎样」时,问一句:
为什么它会这样?它的因果逻辑是什么?
3.2 避免自己成为狭隘、顽固的人:
- 错误一:人都喜欢过度简化,简而言之,至少老板喜欢。
- 错误二:孤立记忆
- 错误三:证实偏差,维持认知一致性
- 做法:
- 让大脑适应复杂
- 记忆推理链条
- 搜索多样性
- 从整体角度看问题
- 自信:不再惧怕不确定性—有点唯心主义,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我们相信什么。
- 大脑想走捷径的思维——非黑即白,以偏概全,心理过滤(我说我不行吧,我说会犯错吧),条件思维
3.3 拒绝无聊——让生活有意思,提高内源奖赏回路,我相信这个:
-
动手做简单的事情:如:做饭,烘焙,绘画,缝纫,拼装模型,手冲咖啡,做手账……去产出一些成果,让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这可以帮助你有效地找回幸福感。
-
尝试自行去解决问题:很多人的思维是「追求效率」,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短的路径,得到最好的结果。所以,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经常会选择当伸手党,让别人帮忙决策。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有时候,多花点时间,刻意去做一些「麻烦」的事情,反而会更好。
-
增进生活的多样性:引入一些「不同」,让生活多一些难以预测、难以把握的变量。
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警醒:在自己熟悉的模式中待太久,你就会习惯这种节奏,慢慢的,你的感知能力会变得迟钝,对外界的变化会充耳不闻,更别说改变自己去适应新变化。 怎么应对这个问题呢? 你可以试着去学习一些技能,无需精通,只需利用20%的业余时间去入门和涉猎即可。通过学习,去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和可能性范畴,接触到更多的生活方式; 你可以试着跟不同领域的人交流,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 可以试着跳出自己现在的圈子,去寻找新的圈子、新的群体,去跟他们碰撞。 哪怕是在网上,在微信群里,去寻找和发掘聊得来的朋友,建立一些联系,也能帮你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你也许会发现:原来,世界可以这么大。
-
建立日常惯例和仪式感:像为自己的每一天打分,填写模板化的日志,散步,冥想,独处发呆……
「仪式」的定义是什么?就是没有实际作用、却被赋予了非凡意义的事物。 重点在于,这种「无用之用」,正是仪式的价值所在 —— 我花费时间去做一些「无用」、完全在我支配之下的事情,正意味着我对生活拥有掌控权和自主性。
3.4 幸福感——本质是 奖赏回路的健康运转,持续的,稳定的快乐。
- 奖赏回路强度 = 实际收益 - 预期收益 这个差值越大,对奖赏回路的刺激就越大,激发出来的多巴胺浓度就越高,从而,我们感受到的快乐就越强烈。
- 人生幸福算法,把它分成5个变量:期望,阈值,意义,多样性,控制感
- 调整期望到一个很低的水平,自己想要的生活。
- 降低阈值——长期反馈:高投入——> 高收入,多思考几层,达到心流。保持自己的敏感度和低阈值,这才是幸福感能够长期持存的源泉。
- 寻求意义: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为自己的行为附加一个意义,让它成为你的内驱力。
- 探索多样性:不做日复一日的事情,保持新鲜感。
- 保持自主性:自我效能——我所作出的一切选择,是发自我内心的,还是受到外界推动和操纵的?
- 动脑
- 饥渴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 去创造,而非消费
- 怀疑一切
1. 思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心智更自由 | 自由是什么就? 1. 认识自己,认识外界,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哪些是外界灌输给你的 2. 对心智掌控程度,决定了幸福感 | 1. 我自己认为的幸福: 随心率性 洒脱简单 这也是我的人生追求 |
---|---|---|
2. 抓住自己的主体性,让外物来依附你,帮助你,构成你,不让自己再追逐中迷失 |
1. 幸福感无关于富足,优越,成功,而是着眼当下,真切体会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与世界和他人的联结 | 2. 除了达到这些品质,还需要一些方法 有质量的生活,美,自信,自律,努力,正能量,心的安宁,满足 |
3. 提高满足感和幸福感 |
1. 5分钟给予,得到有效及时的情感奖励,激发每个人的分享与交流 | 始终如一 从不觉苦 |
2. 关注焦点领域,控制,影响,应对 控制,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改变操纵的 影响,你通过与别人交涉,来间接达到和实现的 应对,你无法干预,只能想办法应对,减少风险和损失的 | 提到满足感,每天总是有种浪费时间的难过,本来按照计划,时间都能充分合理利用,但总是会有一些急事插进来,一天就过去了,计划还没有进行完。 | |
3. 建立兴趣部落 不同行业,关注不同领域,产生更多价值 每天聊一些话题,自己的成长,互相打气,会有一种强烈的被需要感 | ||
4. 学习新东西,各个方面都可以,不要局限,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管理学等等 | INC 的创始人 Marcel Schwantes 说:他每天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邀请一个人,请他喝咖啡,聊20分钟的时间,从他那里接触和学习全新的内容。 | |
5. 1分钟反刍 不断地咀嚼吸收 对大脑的掌握能力 |
3.5 认识自己,要归零么?
- Be——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 Have——需要完成什么目标
- Do——实现目标要采取的行动
- What——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遵循那些原则,标准
- 可能性区域,最好和最坏的区间,最有可能的结果
- 重新定义:对一些事物有新的概念,定义。性格古怪
- 魔鬼辩护人:站在自己观点的对立面,更高层次,更客观全面的得出自己的观点。
- 重定向:我应该——我可以?一切都是我的选择。
- 下载心智成长指南
四 系统化思维
4.1 如何应对复杂的世界,陌生的事物
1. 如何让大脑变得有序应对不确定性和变化 | 1. 规划,你的心智模型的外在投射,反映了你如何认知和思考这个世界 2. 有序,在你的脑子里有一套清晰而明确的行为规范和流程,然后用它去塑造和框架化外界事物 3. 打破属性,重要的不是事物怎样,而是我希望它如何 |
需总结一套自己对事物认知的模型 补充自己的观点 流程化,模板化 高效,简洁,直白 就像写程序一样确立自己的模型 |
---|---|---|
2. 透镜模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1. 拟态世界——透镜——外部世界 2. 重要的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我想做什么 3. 按照你的心智模型去组织,而不是按照属性囤积 |
Tips 1.我的目标是什么? 2. 我需要什么? 3.我走在正确的路上么? 我想从中得到什么? 我需要获取什么知识? 我现在所做的有效吗? |
3. 流动:经过碰撞,整合,联系, 迁移 萌生出新的意义 |
1. 如果你担心曲解,担心犯错,那就让信息流动起来 —— 去查阅相关主题,去横向拓展阅读,去跟别人交流,去尝试着应用再寻找反馈…… 2. 这样,才能真正去塑造和形成「自我」。 |
我怎么理解 |
4. 我如何利用我的资源,关注目标 |
1. 很多人执着于「高效」「快速」「节省时间」,但节省时间之后呢? 2. 这些省出来的时间,你用来做什么了呢? |
这个问题不错,确实,那么节省下来的时间是干嘛了,是否去做有价值的事情 早起,早下班,不和别人一起吃饭的时间。。。 |
4.2 系统化思维,拥有自己的框架
提出本文议题 | 外星人来地方,利弊一分为二去分析 | 这个世界并非 非黑即白,有的问题也不仅仅就是一分为二,会有很多可能性 |
---|---|---|
1. 易发性启发式——片面 |
直觉,记忆中熟悉的,容易想起的信息得出结论 | |
2. 思维碎片化——>系统化 |
1. 思维碎片化的表现 把别人的观点当做自己的 思考容易片面,轻率得出断言 被别人说服,没有自己的立场 2. 不熟悉的领域 无从入手,更无从把握整体和全貌 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个人思考 1. 将一个观点拆分 2. 将碎片化的信息对应到拆分后的观点 3. 再将这些信息产生关联 4. 最后组装成整个观点的结论 |
3. 思考一个不熟悉的领域 |
1. 先不要去搜索 2. 自己思考几个关键词,能够给出解析 3. 结合这些词,在脑中搜索一些扩展的实例 4. 再去判断这些词是否足够全面的布局这个领域 |
5. 是否还有别的思路能够对这个领域的认识更加全局 6. 上网去查,别人是怎么思考的,站在什么立场,自己是否认同,为什么我们的观点会不一致,是我的思维有问题么 7. 权威的观点又是什么 |
** 4. 训练自己的思维习惯 ** |
1. 定义思维 A 是否值得我去关注 B 它的描述真实有效么,是为了流量,还是造谣,还是什么目的 C 每个概念清晰么 |
1. 筛选过滤,找到一些有讨论和思考价值的主题去分析 2. 共识是一切的基础,讨论的是一个事物,共同的认知 |
2. 假设驱动 A 无从下手的时候,先找1个立场,一个角度去思考 B 没有知识库,就去搜寻相关资料 找到别人的观点 C 发散思维,正反为何 |
这个想法,和我之前想的一致 | |
3. 反向演绎 | 1. 归纳,根据过去经验,去推断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但这种方式是存疑的 2. 演绎推理,每一步的为什么,不能用故事,实例作为原因,必须提出一个更加根本,更高层级的前提来阐述 |
|
4. 翻转支点 A 无休止地问为什么,直到抵达某个终点——我们的信念 B 但如果我们的信念错了,或者反过来,又会怎样? |
1. 我们的信念——根植于我们心智之中,被我们信以为真,不会违反的东西。也就是放诸四海而皆准。 2. 反过来也成立,信念的力量就会被削弱,不足以支撑你的观点,可以继续问为什么。 |
|
思考和讨论,永远不是为了决出一个输赢,而是为了更加接近真理。 | 5. 提出问题 无法做出有效的判断 把一切看作学习的机会,你看看到全然不同的世界。 |
1. 思考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提问题 回答是种封闭的行为,提问题是开放的,可以给你继续学习的可能性,也让你弄懂,弄透这个领域的方向。 2. 思考的本质,是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加工。发现自己需要什么信息 |
6. 整合提炼 A 这些观点和理由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B 如何总结他们 C 能否说服我 D 这些观点哪些可以整合起来 E 如何理解和表述整合之后的结果 F 比起单方立场,它是否更有说服力 |
「正-反-合」 |
4.3 决策能力
1. 你所有的决定是深思熟虑,还是全凭感觉 | ||
---|---|---|
4F 原因 1. 扩展框架 |
1.1 扩展视野——接触其他领域,不同行业 1.2 反思自己的决策框架——直面内心 1.3 跳出来——看自己是否有别的选择 |
决策的前提: 1. 确认自己想要的实现的目标 2. 获得足够而可靠的信息 3. 依据目标和信息确认备选项 |
2. 注意情绪 |
2.1. 排除沉没成本:付出的时间金钱并不重要,关键要看未来 2.2. 尽量客观考虑可能性:直面内心,多大程度上相信会实现 2.3. 纳入机会成本去思考:如果不做,我还有什么选项,会产生什么结果 |
理性思考 |
3. 经验 同一个事件,不同立场的人看到的结果不同,他们看的结果不过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罢了,这与经验一点都没关系 |
3.1. 用事实和数据驱动决策,而不是经验 3.2. 关注不同的地方:事物差异性,平时不关注的点,与我们经验中不同的点 3.3. 小步快跑:制定计划,设定节点,为每个节点设定预期指标,增加预案,做好面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
经验也会失误: 1. 会放大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忽略事物差异 2. 经验是过去的,静态的,时代在不断发展,因为时间会导致结果的误判 3. 由于自己的认知局限,会对经验产生证实偏见和动机推理 |
4. 决策风格 |
4.1 把最优解转化成满意解——任何机会都不可能等你准备好了才来 4.2 确立约束条件 4.3 调整心态——一生的成就并非取决于一两个决策 |
是一个评估者:痴迷于找出最优解 ,追求最好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还是一个行动者:聚焦行动,立刻采取行动,让自己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追求 满意解 |
5. 建议 |
1. 用旁观者的视角去思考 2. 逆向思考,你愿意放弃什么 3. 分解问题 4. 行动——自己的目标 |
4.4 福尔摩斯使用的推理
- 递推法
- 倒推法
- 判断法
- 排除法
- 图标法
- 计算发
- .假设法
- 归纳法
- 分析法
- 以上任意方法混搭使用……
五 思考一件事
5.1 提出问题
1. 提出问题
1. 人类对地球都不了解,就对外太空的探索 | 1. 看宇宙未必比看地球难 |
---|---|
2. 探索宇宙,也是为了探索地球本身 | |
3. 地球上的土地海洋格局已定,接下来就是对其他星球的殖民 | |
2. 怎样的创造和设计,才产生了世界 | 宇宙是一个完美的球 |
https://t.cj.sina.com.cn/articles/view/6440845435/17fe7807b001005t6l?display=0&retcode=0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5936450 |
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工具,还是下一个宇宙意识? | 人工智能在太空探索中的终极考验是? |
其他问题 |
|
1. 中国农业进口,却还退耕还林,还说农民大丰收 | |
2. 人类还没完全明白地球,却急着探索宇宙 | |
3. 人工智能和探索宇宙哪个更难 | 难道不可同日而语么! |
人工智能助力宇宙探索 | |
4. 每天11点才上班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
2. 信息收集
信息差异的原因 | 认知 | 提升认知 |
---|---|---|
1. 甄别和筛选 | 1. 感性认知,而非理性 | 1. 科学常识,自我认知 |
2. 提炼信息,找出脉络,产生知识 | 2. 缺乏逻辑训练的基础 | 2. 区分观点,逻辑,事实,立场等 承认事实,理清逻辑,保留观点。 能学会认可事实,并基于事实去思考,而不是用观点混淆事实,就已经能够超越无数人了。 任何时候,无论持有任何观点,任何立场,记住,事实就是事实,一定要先承认事实,再谈其他。 |
3. 基于信息的判断 | 3. 惯性思维,缺乏对变化的理解和认知 | 3. 训练逻辑,反直觉思考训练 |
4. 前瞻意识,发展眼光 | ||
5. 目标思维,价值思维 |
3. 信息处理
1. 「DIKW模型」 数据(Data), 信息(Information), 知识(Knowledge) 和智慧(Wisdom) |
不要囤积知识,让知识流动起来 | ||
---|---|---|---|
2. 数据—智慧,已知—未知 |
过去——未来 | ||
3. 知识囤积——>知识流动 最重要的点 1. 抽象存储——知识网而非树 2. 问题导向——框架而非细节 |
3个层级 1. 存储 囤积者——树状结构——分类有序 流动者——网状结构——提炼要素联动 |
2. 识别 囤积者——贴标签,套用新问题 流动者——对比异同,思考特点(java,python,dart我就是这样的) | 3. 调用 囤积者——还原准确的使用 流动者——提炼要点,构建多个维度的框架,通过框架与要点的匹配来调用 |
4. 智力 晶体智力 大脑中的知识存储+有序程序 |
流体智力 对新异问题的思考,推理,解决 | 考试天赋 1. 熟记各种定理和类型题 2. 培养新问题转换为旧问题的能力 | 求新,还是守旧, 风险规避,还是损失厌恶 做一个项目时避免风险使用老的框架,闲时统统都有新框架实现 |
5. 建议,与学会提问结合 1. 拆解信息,分析背后的逻辑 不妨去试着问这么几句话: 它可以分成哪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它的关键特征是什么?是什么使得它跟别的事物区分开来? 它的每一部分为什么成立?是否有足够的论据和说服力? 我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它对我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
2. 不断尝试新事物,锻炼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 能力提升的机会 找出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 3. 锻炼网络思维 整体+联系+异同细节 没必要准确无误记录,用自己的话记录即可 助力于思维活跃,提高创造力 | 4. 执行:心态+理性思维 平时多复盘,思考并记录—— 当时的心态是什么 为什么会干那样的蠢事等 5. 知行合一 |
5.2 思考层次
1. 自上而下——改变你的层次
1. 你是代理商,该怎么办 | 你的商店,货卖不出去,成本比淘宝高, 人员流失,顾客变少了,门店租金贵了, |
我的思考 成本 销量 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提高销量 员工 可以适当减少,顾客 开网店,适当砍掉门店 |
---|---|---|
别人的思考 1. 抱怨呗,淘宝,员工,顾客,房东的锅 2. 提高员工提成,做企业客户,淘宝店 3. 新型方式,零售啊,体验,短路,社群经济,同行是怎么解决的 |
||
2. 理解层次,借用NLP理解层次 | 最快的马,有人发明了汽车 | 多面思考 1、成本:房租越来越贵;库存积压;已投入的装修成本;进货成本高于淘宝售价; 2、团队:员工士气低落,一个人提出辞职; 3、市场:门店人流越来越少,客户们现在习惯在网上购物,网上购物更便宜; 4、营销:目前营销的方式比较单一,就是门店等客户; 5、渠道:目前只有线下门店这单一渠道。 |
0. 领袖/伟人 ——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精神/使命 |
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世界因为我会变得有什么不同 |
|
1. 觉醒者 ——因为我是谁,我会做什么——身份认可,而不是随时变化 |
1. 你知道你是谁,才会走什么样的路! | 为了实现这个使命,我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
2. 战略家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BVR信念,价值,规条)——做正确的选择 |
2. Believe信念,相信什么是对的?Value价值,A和B哪个更重要?Rule规则,做人做事的原则 | 一套怎样的信念价值观能帮助我达到这个身份,什么是最重要的,坚持什么,放弃什么,相信什么原则和规律 |
3. 战术家 ——方法总比问题多,能力 |
3 简单高效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等,提升能力 | 为了实现这个身份和这套BVR,我该去学习什么知识和技能,掌握什么方法和套路 |
4. 行动派 ——我不够努力 |
具体怎么做,第一步是什么,计划怎么安排 | |
5. 抱怨型——环境,别人 | 哪些人和资源可以帮助我实现目标,如何使用? |
2. 六个帽子
3. 边界思维
1. 保持距离 ——元认知,即对认知的审视和控制 |
抽离,从第三方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 觉察,意识到自己到底在干嘛,产生了什么反应,与 外界在进行什么样的交互 控制,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注意力,干扰自己的焦虑 | 场景训练: 1. 当你产生任何情绪时,问自己:我为什么为这样,它是因什么事情产生,这种反应合理么?——这让我想起我偶尔定个会议室,然后经理还让我去借,我去借了,但第二天还让我借,我直接怼回去。 |
2. 当你【自然而然】的得出某个结论,做出某个推理时,问自己:这个推理一定成立么,是否有反例和别的可能性?——这就像解决一个bug 3. 当你听到看到某个观点时,审视:这个观点可靠么,来源是什么,我多大程度上可以相信它?——批判性思维 |
4. 当你观察某种现象时,不妨先退后一步思考:它的背后有没有什么深层原因,有没有什么因素是我可能看不到的?——为什么还要有一个团队封装SDK,为了简单,因为大家没事干??? |
---|---|---|---|---|
2. 建立【边界意识】 |
时间边界,价值边界,欲望边界 | 场景训练: 1. 在执行任何行动时,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阈值,作为边界,让自己始终保持对时间的主动权。 比如要查一个术语,给自己设15分钟,时间到立刻停止,避免自己无休止地卷入【时间黑洞】之中。 |
2. 针对每天接受的海量信息,任务,事件,不妨划定一定边界,问自己:他们对我的目标有没有价值?——这个已经在做了,有价值的事,自己的事,有收益的事。 | 3. 购买任何事物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是真的需要它,还是让别人觉得我需要它?——欲望边界 |
3. 适当的【不舒服】 |
尝试自己舒适区外的事物,居安思危 任何事情,都找planB |
5.3 思考方向
1 选择与努力
如何选择 趋势 | 1. 思考 那还要不要实现梦想,实现财务自由,实现人生价值,要不成功, 2. 确实是 总是要实现财务自由,看到别人富有,就想自己也要那样的生活,这个是不应该的。 3. 死亡的思考,生命的自然 平静面对生死,体验过死亡,才能明白生命赋予的意义 4. 耐得住寂寞 低潮期,学习,训练,积累 |
---|---|
借助资源培养核心技能 | 细分领域排名靠前 高成长性 岗位是核心部门 |
2. 克服思维僵化
1. 有些习惯是思维进步的拦路虎 | 下意识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切,以为有安全感,就会无法突破,永远在自己的小圈子打转。 |
---|---|
2. 思维桎梏——用自己固有观念做判断 | |
3. 试试看,听听看,问问看 | 重新调整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眼光 |
5.4 思考本质
5.5 换位思考
1. 主动询问,不要脑补,自己思考后,就去询问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 | 1. 领导布置的任务不懂,代码看不懂,架构设计不合理,产品文档不明确,客户调研,别人的看法等,千万不要脑补,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就去询问验证 2. 问清楚,直接问清楚,刨根问底,不要怕拒绝 |
我自己认为的换位: 1. 站在别人的位置,就是善良,不麻烦别人 2. 说些别人愿意听的话,问一些好的问题 3. 做事能满足别人的需求 |
---|---|---|
2. 丰富阅历,多聆听,争议和误解往往是我们不够了解 | 1. 与不同的人交流沟通,不同种族,不同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场景,不同人 2. 了解别人想法背后的原因 |
|
3. 寻求动机,而非简单判断行为 | ||
4. 行为分析,是不是要学点心理学 | 1. 分析日志,看用户浏览行为,操作行为,想当时他们在干什么,动机是什么 2. 理解用户的挣扎,动机和诉求是什么 |
|
5. 利他行优先,价值判断的换位 | 1. 别人第一关注的是对我有什么好处 2. 是让别人赚钱了,还是节省成本了,更高的绩效,实效,立竿见影的效果 3. 对他人的行情价的了解,而不是自认为的利他,时间成本和价值判断 |
这个应该才是最重要的 |
6. 信用障碍 | 别人凭什么信你 | |
7. 超视角阅读 | 学习别人换位思考的方式 | 学习大神的观点,想法,方法论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去库存,营销 | 为什么总会吃亏上当呢? 吃一堑长一智 要从内心去接受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被执行者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