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

2020/04/05

一 潜能开发

1.1 唤醒潜力

  1. 耳濡目染——带着孩子接触各种类型活动,让孩子自己选择兴趣,这样容易坚持
  2. 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
  3. 多提问,少灌输——互动
  4. 眼睛开发的关键——观察、筛选信息、专注
  5. 双手开发的关键——探索

1.2 游戏力开发

1.2.1 适龄玩具

  1. 6个月感官开发类玩具——刺激器官开发、认识形状颜色,数学启蒙,橡皮泥、动力沙,玩水
  2. 小月龄可以引入动脑类玩具——解决问题、专注力和抗挫能力,积木、穿绳、拼图
  3. 艺术类玩具——动手能力,撕纸
  4. 3岁引入扮演类玩具——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自我认知发展,护士、服务员
  5. 逛超市,公园、做家务、坐车,随时随地应用
    • 6个月:感官刺激、语言启蒙,介绍物体的颜色和肤质
    • 1岁:二维到三维认知,比如西瓜在超市是立体的,回家后看西瓜的绘本
    • 1岁半:观察和选择,让孩子帮忙拿东西,认识一些物体,草莓、西红柿等
    • 2岁:短期记忆能力,写购物清单,让孩子复述
    • 2岁半:早期财商启蒙,让孩子在超市付款,扮演类游戏,让孩子定价
    • 3岁:长期记忆能力,鼓励孩子对他的布娃娃说出购物流程的细节
  6. 提问,考察,分享,反思
    • 1~2岁——父母主导式提问:二维认知扩展三维认知,二维与三维的配对游戏;启发式提问。
    • 2岁半~3岁——互动式提问:抽象概念运用,颜色、叫声、形状等
    • 3岁以上——孩子主导式提问:科学启蒙,科普绘本,如何学习,探索找到答案
  7. 橡皮泥玩法
    • 6个月:手指力量,寻找宝藏
    • 1岁:观察力,大自然印记
    • 2岁:认知情绪,认识五官,今天心情怎样
    • 3岁:认字、学习笔画,学写字母和数字

1.2.2 怎样玩更聪明——玩很重要

  1. 玩首先是有趣的、无压力的、轻松的。
  2. 更好的互动的亲子玩耍
  3. 多样化玩耍:绘本、拼图、游玩等,平衡孩子的短板
  4. 社交环境,与其他孩子互动玩耍——要、问、说
  5. 对触感命名——痒、温暖、柔软、粗糙等
  6. 使用正确姿势玩玩具

1.3 情商力开发

1.3.1 各年龄的社交需求

  1. 1岁:自我觉醒,自己和自己玩,能区分熟人和陌生人
  2. 2岁:发现自我,不喜欢分享
    • 圈定主权,自私、不爱分享
    • 社交圈子的扩张,不喜欢打招呼,不喜欢互动
  3. 3岁:冲突解决者
    • 有了友谊的概念,可以分享玩具
    • 开始学会妥协部分自己的利益来解决冲突
  4. 4岁:小小合作者
    • 团队运动
    • 有效的谈判者
    • 语言表达可以说出长句,情绪认知知道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规则意识开始内化父母之前建立的规则。
    • 家长学会放手

1.3.2 多样性,多元化

  1. 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
  2. 理解他人不同于自己的多样性
  3. 与孩子沟通:陈述事实,而不是观点——边跑边吃零食容易进入气管发生危险
  4. 不使用评判性语言:对事不对人,事情并没有对错——<font color=#0099ff size=3>不说熊孩子,不听话,没礼貌等评判性语言</font>
  5. 看过世界才有世界观:芝麻绿豆大的事情没必要介怀——见世面
  6. 尊重别人
  7. 为自己负责
  8. 孩子被打,要教会孩子说NO,不惹事也不怕事
    •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学会宽恕
  9. 分享的前提是自愿和快乐的
    • 2岁的孩子不爱分享,讲过道理后,他不同意要尊重孩子
    • 也可以给孩子提意见,比如你和XX一起给你的娃娃做头发等等去引导孩子去分享
  10. 害羞的孩子引导在个性范围内舒服地和别人接触,给玩具进行演示

1.3.3 爱笑的孩子

  1. 幽默感
    • 0~1岁:肢体游戏,扮鬼脸等
    • 1~3岁:模仿声音、文字游戏(绕口令)
    • 3~6岁:疯玩行为
  2. 培养孩子幽默感
    • 多使用象声词
    • 改变事物规则,与物体一起玩

1.3.4 安全教育

  1. 强调感受,即使是认识的人让你不舒服都应该说出来
  2. 融合场景——在超市结账时可以和别人说话,但不能跟别人走
  3. 不可以背后的<font color=#0099ff size=3>为什么</font>——大人比小孩有更多本领不需要小孩帮助
  4. 功夫下在平时,情景训练——在超市/路上走失了,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5. 哪些陌生人可以相信

1.3.5 死亡教育

  1. 什么是死,死了就是不能吃饭、走路、说话了。不是睡着了
  2. 你什么时候死,等你长大有了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长很大了,妈妈才会死。
  3. 生病了会死么,只有生很重很重的病才会死。
  4. 其他机会——一片叶子落下来

1.3.6 乐观自信培养【教出乐观的孩子】

  1. 首先父母自己要成为一个乐观自信的人。
1. 乐观规则——【积极解释风格】:总是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1. 【永久性:偶尔VS总是】
    • 【坏事】事情一直坏【悲观】;今天这个事情有点不好【乐观】。
    • 【好事】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我这次很努力【悲观】;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我一直是个努力的人【乐观】。
  2. 【普遍性:特殊VS一般】
    • 【坏事】我笨手笨脚【悲观】;我球踢的不好【乐观】。
    • 【好事】我对数学很在行【悲观】;我很聪明【乐观】。
  3. 【个人化:内因VS外因】——决定谁的错
    • 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轻易算了。必须对事情负责,然后进行改正。
    • 孩子不能总是埋怨自己,不要自责。只有错在他们时才需要负责。
  4. 改进孩子的【解释风格】
  5. 批评孩子时就是论事,你这件事错了(而不是你一直就是这样的坏孩子),你该道歉,否则你就得接受惩罚(不是不能吃饭,而是不能出去玩)。
2. 乐观教养ABC法则

4项乐观技能

  1. 捕捉思维,捕捉一闪而过的想法。
  2. 对自动思维进行评估,是乐观还是悲观。
  3. 在坏事发生事找出“更正确的解释”。
  4. 化解灾难性思维。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不好的事可能是任何负面的事件,例如不愉快的假期、与要好的朋友吵架、心爱的人离去等。

B(beliefs),即对不幸事件的看法与解释,才会引起某种特定的后果。

C(consequences)代表后果,不愉快事件之后的感受与行为。时常,看起来好像不愉快的事件立即且自动地产生后果。

3. 记功薄,和成功日志有点像
  1. 家长准备记功薄,做好每件事都可以贴一个小红花
  2. 自己认识拼音后,开始写成功日志,提升自信。

1.3.7 自控力

  1. 信任家长,不能出尔反尔
  2. 教孩子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3. 多次提醒,让孩子学会自控
  4. 游戏锻炼自控力,红灯停绿灯行
  5. 让孩子学会等待——呼应孩子的情绪,但不得不等待,而且值得等待

1.3.8 坚持,坚毅,不放弃

  1. 一步一步完成目标,做好计划
  2. 多观察,提高思维敏感度,建立成长型思维
  3. 先培养毅力,再培养兴趣

1.3.9 性教育

  1. 身体的私密部位和鼻子眼睛是一样的,都是身体的一部分
  2. 隐私:保护自己的隐私、尊重他人的隐私。在洗澡或读绘本时告诉孩子这是他的隐私。
  3. 界限:你的身体属于你的,有权利决定谁可以碰你的身体,包括父母。
  4. 对于出生的话题,化被动为主动,棕熊宝宝,蒲公英等,任何生物都会繁殖新生命。
  5. 从哪里来,用棕熊宝宝和蒲公英类比,从妈妈肚子里来
  6. 与他人身体的不同,区分性别
  7. 摸自己是允许的,这和大小便一样,只能在家里做这件事
  8. 孩子喜欢碰父母私密部位,需要强化界限和隐私,泳衣盖住的地方别人不能碰
  9. 性教育与其他教育是相同的,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既不敷衍,也不打压
  10. 捍卫身体主权,远离霸凌事件——泡泡
    • 引入界限
    • 什么是安全的接触,什么是不安全的,平时日常示例
    • 有气场,有自信,懂得与人相处之道,通过分享、馈赠获得重要关系。从而与人凝集拒绝霸凌。

1.4 面对挫折

1.4.1 经不起挫折的孩子,父母教育误区

  1. 没关系,这有什么呀——积木搭不高,鞋带穿不好
  2. 宝宝别哭,妈妈来帮你——制止负面情绪,包办代替
  3. 你要勇敢一点——太泛泛而谈,应该提供孩子分析和解决挫折的办法

1.4.2 提高挫折修复力三步骤

  1. 认识和平复情绪——生气、难过、无助,我们可以慢慢平复身体,呼气、吸气
  2. 澄清和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你刚才想干XX,但一直做不好,所以很难过
  3. 转化学习(提供解决挫折的帮助)——你看草地和水泥之间有个缝隙,所以你才容易摔倒

1.4.3 学会坚持不放弃——努力是有回报的

  1. 等待孩子平复情绪——给他一个拥抱、陪着他
  2. 事件复盘 共情——复述事实,恢复大脑平衡,告诉他这个情绪叫什么,产生的原因
    • 发生了什么,你的情绪怎样
    • 后来你如何平静下来
    • 为什么会这样,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么做
  3. 引导孩子再次尝试——这个事情很难,但我会帮你做到的。
  4. 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相信困难是暂时的,通过学习和锻炼大脑,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就能克服困难

1.4.4 教会孩子治愈自己

  1. 支持和接纳孩子,让孩子安心
  2. 让孩子找回力量
    • 直面焦虑——我知道这件事很痛苦,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但我们可以一起面对。
    • 提供一个树洞或提供情绪绘本——绘画,过家家
    • 武力发泄
    • 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让孩子明白生活还要继续,不能总停留在过去

1.4.5 情绪管理

  1. 找对原因,克服害怕情绪
  2. 应对紧张的方法
    • 明白是怎么回事,找回掌控感
    • 不贴标签,不抱过高期望,将紧张中性化——失败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这和玩滑梯、自己吃饭是一样的。
    • 引入信赖的伙伴,激发内在力量——兔子
  3. 3个步骤,化解大哭大闹——先共情,再解决
    • 真正共情,呼应情绪——不能总是说你很生气很难过
    • 运用游戏力,帮助孩子削减无力感——勇敢的声音去哪了
    • 演练正确行为,巩固正确方式——你刚才想说什么呢
  4. 尽早引导孩子表达情绪——我很生气,很不舒服
  5. 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情绪宣泄方式

1.5 专注力

  1. 眼睛

  2. 坐姿——3个90°原则

    • 腰部停止,臀部与腰部90°
    • 脚平放在地上,腿与地面90°
    • 膝盖弯曲90°
  3. 锻炼肌耐力,打造坐得住的身体

  4. 追视,意识到、听到、看到,眼耳并用

    • 0~1岁:基础巩固、手指用起来,这是三角形
    • 1~3岁: 延伸运用,观察比较,这是红的这是蓝的
    • 3岁~学龄前:进阶锻炼,观察表达,我看到了什么的游戏

1.5.1 准备工作

  1. 我的身体坐直了

  2. 我的眼睛在看了

  3. 我的耳朵在听了

  4. 我的嘴巴不说话了

  5. 我的脑袋在思考了

1.6 数学启蒙

1.6.1 培养兴趣和思维能力

  1. 提供环境,唤醒孩子好奇心
  2. 培养孩子思维方式,让孩子学会怎样学习

1.6.2 0-3岁数字启蒙方式

  1. 1岁培养数字与物体一一对应,饼干、玩具等
  2. 2岁引入视觉联系,日历、数字等

1.6.3 0-3空间启蒙方式

  1. 认识形状,第一步学会观察——上下左右前后面外等
  2. 了解图形的关键——长方形、正方形等
  3. 位置概念,椅子旁边、桌子下等

1.6.4 估计的数学启蒙

  1. 重视语言启蒙的质量
  2. 有意识地制造比较的机会——大小多少长短等

1.6.5 规律的数学启蒙

  1. 有逻辑地给出指令,首先其次然后,先后顺序
  2. 强化孩子自发的规律意识——玩具的摆放、跳舞等

1.7 阅读启蒙

1.7.1 培养爱读书的孩子:有趣、理解、自主

  1. 5个月前 第一阶段:知道书是什么,和玩具一样有趣好玩
  2. 5~7个月 第二阶段:学会读书的第一步,一页页翻书
  3. 8个月~1岁 第三阶段:开始留意书里的图片
  4. 1岁 第四阶段: 能明白父母说的和书上的图片是有关联的
  5. 1岁半 第五阶段:能理解故事
  6. 2岁 第六阶段:可以复述绘本
  7. 2岁半~3岁 第七阶段:对文字感兴趣
  8. 2岁半~3岁 第八阶段:自己可以读绘本

1.7.2 如何让孩子爱上读绘本

  1. 8个月 调动五感,听 说 看 触摸 闻 吃
  2. 培养兴趣,读不完也没关系
  3. 父母的态度,融入技巧
  4. 创造一个阅读角,家人一起进行阅读
  5. 让阅读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日常

1.7.3 古诗词

  1. 多读,不要求背诵,不炫耀
  2. 当做一个爱好

1.7.4 不认字也可以阅读

  1. 阅读能力的高低衡量:理解、记忆和速度。
  2. 阅读是需要把整体内容把握和吸收,然后理解和记忆,需要快快阅读,一字一句是零散的和不完整的,不利于思想的吸收。
  3. 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破坏兴趣就是扼杀阅读。

1.8 音乐启蒙

  1. 0~5岁 从童谣入手
  2. 0~5岁 分享你爱的歌曲,营造音乐氛围
  3. 3~5岁 扩展音乐库,提高耳朵灵敏性
  4. 5岁以上 选择一门乐器,系统学习音乐

1.8 财商启蒙

  1. 1~2岁 理解买卖的含义,角色扮演,商店老板,自己定价
  2. 2~3岁 认识钱币
  3. 3~5岁 理解省钱的概念,优惠券
  4. 4~6岁 理解工作和赚钱

1.9 游戏锻炼体能

  1. 冲浪板,核心肌肉、平衡能力、协调能力
  2. 雕塑
  3. 身体小推车,肩膀、手臂
  4. 模仿动物走路:棕熊、青蛙、螃蟹
  5. 负重练习,推重物
  6. 设置路障
  7. 走迷宫:视觉发展,图书迷宫、蜘蛛网迷宫
  8. 摇铃,手臂力量
  9. 储蓄罐

1.10 记忆力

  1. 短期记忆:便签条
  2. 专注观察记忆——我看到了什么,观察细节
  3. 处理大块信息——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首先其次然后
  4. 扩大短期记忆的容量——回顾1天的生活

1.11 领导力

  1. 先让孩子成为一个好的跟随者,好的跟随者更能成为好的领导者,其中觉察力和合作精神尤为重要
  2. 觉察力:聚拢一群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人,就得随时观察环境,而不是事事争第一
  3. 合作精神:如何让大家共同完成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比争第一有意义

1.12 学习能力

  1. 两种模式——自己探索,掌握他人探索的成功

1.12.1 内驱力

  1. 唤醒内在驱动力——兴趣爱好
    • 表扬——可改变的品质、努力的过程、避免虚假表扬、避免与他人比较
    • 自主——适当让孩子熊一些,喜欢捣乱就由着他(terrible two)(独立与尊重)
    • 关系——父母爱的是孩子,而不是行为,更不是成绩——无条件的爱,但不是溺爱,情感上温柔,执行时坚定
  2. 让孩子自己玩,培养内在驱动力
    • 口手不动,心在身体在
    • 身体不在,心还在,让孩子知道你在
    • 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聪明”玩具——适合孩子瞎琢磨

1.12.2 科学思维

  1. 观察和描述
  2. 比较和归类
  3. 提问和预测——我猜测,可能
  4. 向孩子展示家长思考的过程,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联系新老知识,达到融会贯通
  6. 观察+描述+提问/预测+比较+归类
  7. 思考+好奇心+求知欲

1.12.3 学习新技能4个阶段——搭脚手架方法

  1. 我做你看看——家长读、孩子听
  2. 我做你帮助——演示技能——家长读,孩子帮忙翻页
  3. 你做我帮助——给予提示——孩子自主阅读,家长提示
  4. 你做我看

1.12.4 成长型思维——learning talk

  1. 做事情——不断进步,夸奖细致,表扬做事的过程和努力程度
  2. 通过提问,孩子有意识总结,聚焦在成长上而不是结果
  3. 父母一起分享,犯错没关系,重要的是总结经验和教训
  4. 引导孩子重新尝试
  5. 横向思维——扩展问题
  6. T型思维——深入思考问题
  7. 批判性思维——辩证统一,不是非黑即白

1.13 语言启蒙——三千万字计划

  1. Tune in 频道一致
  2. Talk More 多说一点
  3. Take Turns 轮流对话

1.13.1 讲故事

  1. 注意声音、语调变化起伏
  2. 注意眼神接触
  3. 在故事里设置“引人入胜”点

1.13.2 卡尔威特的语言教育

  1. 不说儿语,使用激将法让孩子发言
  2. 你我他,用爸妈卡尔代替
  3. 一开始让孩子听到正确的母语发音
  4. 解释见到的每一件事物,尤其是吸引他注意力的事物,并且<font color=#0099ff size=3 >鼓励他参与讨论</font>
  5. 父母一定要有正确的知识,如果不够确定就和孩子一起学习正确的知识,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并继续思考
  6. 引导孩子观察能力,让他认识一些事物,熟悉他们的名字和特征。
  7. 家长不能使用<font color=#0099ff size=3>模棱两可的方法和态度</font>教育孩子,他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所有事情
  8. 第三原则,最大限度开发他的智能,包括推理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反应能力、记忆力、想象力
  9. 平衡发展孩子的体能和智能

1.14 好习惯培养

  1. 刷牙

    • 熟悉牙刷、牙膏,给娃娃刷牙
    • 控制,给妈妈刷牙
    • 刷牙是自己的事
    • 交换游戏,相互刷牙
  2. 如厕训练

    • 谈论干净纸尿裤和脏纸尿裤的感受
    • 让孩子掌握自理能力
    • 看大人上厕所
    • 借助有味道的绘本让孩子了解如厕过程
  3. 入睡

    • 规律作息,充分放电,午睡不超过3h,有足够大的活动量
    • 全家安静时间
    • 睡眠游戏,完成任务
    • 期待第二天
  4. 时间概念,日程安排表

  5. 责任意识,工作任务分配,整理玩具,清理桌子

  6. 礼仪规范,好行为强化行为

  7. 电子产品的选择,2岁前杜绝电子产品

  8. 玩具

    • 断舍离,
    • 不买声光电玩具
    • 选择开放式玩具
    • 收拾玩具,步骤拆解,有准备的环境(玩具箱,玩具盒,玩具袋,篮子等),充分授权

1.15 场景解决方案

  1. 不爱吃饭
  2. 商场打滚
  3. 不肯睡觉
  4. 不清理玩具
  5. 打别人,说脏话
  6. 不分享
    • 引导孩子玩其他游戏,玩具——让他懂得好玩的东西不止一个
    • 引导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体会合作的愉快
  7. 打针
    • 生病了需要打针——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认为他听不懂道理就不告诉。
    • 打针是有一点点疼,就像蚊子叮一下——对他即将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和缩小。
    • 但是宝宝一定要坚强的面对,如果很疼哭也没关系的。——激发孩子的勇气,鼓励他忍耐,同时也给他一点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而羞愧。
    • 绝不可以哄骗或收买。不打针就让警察抓你,打了针就给你买XX——这些并不能缓解孩子的紧张,反而会阻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8. 别人打击、嘲弄孩子
    • 作弄孩子和逗孩子是有区别的。逗孩子是让他快乐,作弄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而让孩子出糗。
    • 家长要及时制止,事关孩子心理健康的事情都是大事。
  9. 小孩被绊倒做法——教育孩子不计较、善良、豁达、
    • 不可以责备桌子、椅子、石头等——这样容易让孩子有推卸责任的思想
    • 安慰小孩,给你揉揉就不疼了。然后再告诉孩子,给桌子揉揉他也不疼了。
    • 与小孩打碎物品,打人等做法都是一类型的价值观,家长要做到教育行为的一致性,爱孩子胜过爱物体
  10. 安排一个节日让孩子有仪式感
    • 精心准备礼物
    • 每周一次的复盘周会——case study
  11. 孩子喜欢异性
    • 告诉孩子,你这么优秀有喜欢你的人是很正常的;你受到别人的关注有和别人交朋友的想法也很美好——消除孩子的不安和自责,每个孩子在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会产生一种负罪感。家长应该引导,减少对异性的兴趣,这样孩子内心就不会迷失,不会去尝试、任性行事,才能自我控制。
    • 成人应该用干净的目光去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孩子是很容易被暗示的,你认为他是品行不端,他就做给你看。你认为他行为健康,那他就会表现得这样。
  12. 对待孩子小错误——
    • 小错误的教育方式体现出家庭教育的大问题——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是件可悲的事情。
    • 允许孩子犯错,经验不足、心不在焉、马虎、选择错误等,犯错后怎么去纠正——不嘲讽,不马后炮,宽容孩子的错误
    • 原则性的错误不可以犯——道德方面
    • 在批评时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可以当做趣事去提醒
    • 尽量让孩子做选择题,而不是下命令
    • 孩子内心自信平和,比谨小慎微重要;凡事有好奇心懂得尝试,比凡事不出错重要;有自我选择的勇气,比选择正确重要。

二 亲子教育

2.1 父母成长——放下焦虑,不做控制型父母

2.1.1 育儿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不是大学毕业就结束了的

  1. 懒与拼尽全力结合使用——张弛有度。
  2. 坚持做对的事情,不怀疑,不焦急,也不是为了让孩子证明自己,而是让孩子和父母同时成为更好的自己。
  3. 没有标准的解决方案,父母与孩子做到真实的处理事情即可。
  4. 做90分的自己,做60分的妈妈,做80分的爸爸。
  5. 命令、唠叨和指责是阻碍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绊脚石。

2.1.2 放下焦虑

  1. 每件事情如果放到整个<font color=#0099ff size=3>生命过程</font>中,那真的微不足道,所以不要焦虑。
  2. 不与其他孩子比较,<font color=#0099ff size=3>爱孩子所有的行为和情绪</font>,每次捣乱都会背后的小心思。
  3. 不列清单,虽然事情做的少,但都有目标,目标导向,画画并不是一定要做出漂亮的画,而是整个参与过程能获取到什么,父母事后做总结。
  4. 父母与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身体进步了么,道德进步了么,学习进步了么,工作进步了么。
  5. 不否定自己与孩子。
  6. 高质量陪伴,身心都在——五个一:
    • 每天至少一次没有手机电视干扰的陪伴
    • 每天至少一次和孩子疯玩傻乐
    • 每天至少一次和孩子身体接触(拥抱、亲吻、举高高等)
    • 每天至少一次放下“教”孩子的念头,而是跟随孩子玩
    • 每天至少一次看着孩子的眼睛说——我爱你,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2.1.3 管理时间

  1. 花钱买时间——XX与高质量陪孩子哪个重要。
  2. 专注力——时间规划,一次做好一件事,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

2.1.4 情绪修炼——不吼不叫,从容淡定

  1. 不知不觉——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总是焦虑不安。
  2. 后知后觉——死循环:耐心消磨——吼孩子——后悔自责。
  3. 当知当觉——觉察到情绪失控时,马上放低音量、温柔说话或离开孩子所在区域。
  4. 先知先觉——复盘,那些情况容易情绪失控。

2.2 育儿态度

  1. 时刻精神饱满,温柔对待孩子。

    • 累的时候准备一些偷懒的游戏:扮演病人,家庭城堡
  2. 主动学习,主动改变。

  3. 与老人孩子提前沟通。

  4. 想说服别人,先说服自己。

  5. 教育孩子:社交技能、参与做家务、对数学感兴趣(锻炼逻辑思维)、不怕失败 和挫折、心态平和。

  6. 规矩设立——先立后破,起初设立父母的威信和对规则的坚持。

  7. 培养大气,说得起的孩子——说NO的权利、不贴标签(淘气、没礼貌)、理解复盘发生过的事情。

  8. 孩子有需求时,积极回应,但不是毫无原则,可以告诉孩子我听到你的需求了,但因为XX还不能满足。

  9. 给孩子选择权,但有些规则需要坚定立场,吃零食、睡觉等,不可以就是不可以,父母要坚定。

  10. 孩子爱提问未必是求知欲强,<font color=#0099ff size=3>一连串的为什么是寻求关注</font>。

  11. 不要因为害怕而剥夺孩子的快乐——零食和动画片、小说

  12. 孩子磨蹭

    • 父母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
    • 孩子的需求,就让他自己承担后果
    • 父母的需求,提前计划事情
  13. 关于独立

    • 到底是家长不独立,还是孩子不独立
    • 心理上亲密,生理上独立
    • 分离焦虑症,告别仪式,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回来——通过消失的物体,让孩子知道妈妈会回来的
  14. 父母做好自己,孩子就能做好自己

  15. 对不起和我爱你同样重要

  16. 父母价值观排序,建立规则

  17. 5句话,让家人的育儿水平赶超你

    • 这是他自己的事情,界限

    • 我们一起试试吧

    • 我知道你很难过,我陪着你,直到你冷静下来

    • 哦,真的啊,再和我多说说

    • 我爱你,我很喜欢你

  18. 二八原则,只处理孩子20%的事情,剩下的80%让他自己承担

    • 孩子自己能承担的事情。比如穿衣,体会冷暖,能自己解决,可以自我成长。

    • 需要别人承担的的事情,需要大人干预。比如荡秋千超过10分钟,其他小朋友在等。玩水洒了一地,需要大人去清理。(如果小孩自己清理则让他去玩)

    • 有意识的做坏事,需要干预。

  19. 为孩子设立底线。设置3-5个。

    • 过马路必现在路边等爸妈牵手,如果一次不做,就剥夺出去玩的机会。

    • 上学是不能探讨去不去的,必须去,这个我不会做为底线,毕竟我们还有不想上班的时候。

    • 其实在我看来很多事情都能容忍,没必要做底线,如果每件事都设立规则,而且不能打破,那孩子太容易触犯了,而且不利于亲子关系。

2.3 育儿目标

  1. 我们在培养一个多维度的人,而不是生产一个达到一定标准的商品,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2. 我们在培养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只会语言、数学的学习机器,培养社会型孩子。比起好成绩,更希望孩子有礼貌。
  3. 做教练型父母:育儿不是去学什么,而是发展身体(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等)和感官方面的能力。
  4. 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需要干预孩子的快乐,这不仅仅处于健康、安全、家庭需求等方面的现实考虑。

2.4 爱的表达

  1. 5种爱的语言
    • 肯定的语言:一句简单、鼓励的语言,就能让孩子感到安全好连接,少说NO,每一次NO都坚定
    • 高质量陪伴:享受父母真心的投入、心无旁骛的陪伴
    • 服务的行为:父母的行动会让孩子感到被爱
    • 接受礼物:送礼物是爱的表达
    • 身体接触:拥抱、抚摸、亲吻
  2. 沟通
    • 说事实,尝试用我看到/听到,代替 你句式
      • 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一地 ——指责
      • 我看到你把玩具撒地上了,这样会把走路的人绊倒的。 ——描述
    • 说情绪,接纳情绪&限制坏行为
      • 不可以扔玩具,我们要爱护玩具——不被接纳
      • 你想把拼图放进去没成功,你很沮丧,这个真的很难呢,但玩具是不能用来扔的,你可以请求帮助的。
    • 说发现,总结问题&提供思路
      • 你这样不对,玩具这个口要插到这里 ——否定包办
      • 你想把大积木放到上面,但似乎怎么都放不上去,我看到XX
    • 说未来,解决问题比当下惩罚更重要,不应该计较当下的对错输赢,放眼于未来的中长期
      • 你上学又迟到了,今晚不能看动画片 ——着眼当下
      • 这周你已经迟到了3次了,我们一起找下原因,看看问题出现在哪里

2.4 父母的职责

三 幼儿园

3.1 选择

  1. 以玩为主
  2. 结合数学、科学、语言等启蒙

四 英语

0岁前

  1. 准妈妈准备足够多的英语儿歌,看足够多的原版绘本
  2. 学英语心态平和点
  3. 提高语音语感
  4. 每天读中文与英文的故事

0~1岁

  1. 6个月前给孩子读书,让孩子听书和玩书,让孩子知道读书是快乐的事情,爱上读书会比较早
  2. 不考虑形式和语速的输入—儿歌、新闻、脱口秀、动画片、电影,原汁原味
  3. 时间不限,可以作为一种背景音乐
  4. 与孩子互动,强化情境对应
  5. 借助原汁原味的音频互动

1~2岁 听力输入

  1. 尊重孩子读书的喜好
  2. 重复读一本书,或一个场景,一个情节
  3. 扩展高质量词汇,苹果、红彤彤、汁水特别甜
  4. 条理性词汇—时刻用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做3件事。首先,起床、穿衣服;其次,一起吃早饭;最后,我们一起下楼坐校车去学校。”
    1. ●表达自己观点的——“我认为”“我觉得”“这是我的想法”;
    2. ●表达是否同意他人观点的——“我不同意”“我觉得这不对”;
    3. ●说服他人的——“因为……所以……”“如果……那么……”“举个例子”;
    4. ●表达先后顺序的——“首先,其次”“第一,第二”。

2~4岁 听力输入+绘本输出

  1. 看动画片,孩子语言能力发展会突飞猛进
  2. 中文不能输入太多,会让孩子不接受英文,让孩子愿意跟读
  3. 提高英文听力输入,大力输入。从简单的英文儿歌,然后适当动画片,加入故事的音频。
  4. 对于抵触故事的孩子,则应该先从读图开始,用中文辅助读图,让孩子感受到英文书和中文书理解起来没什么群,从而消除他对英文的表达方式
  5. 先理解一个单词,一个词组,然后一个句子,然后一段,遵循“中文——图片——英文”这样一个过程。
  6. 使用Phonics阅读绘本

4岁+ 朗读输出

  1. 阅读敏感期,从亲子阅读到自主阅读过渡
  2. 朗读,有感情地流利阅读

【转】人民日报发布: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养育重点

孩子的成长是有迹可循的,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心理特点和需要。

只有破译这些成长的密码,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照亮未来的旅程。

——鹿妈

◆ ◆

作者 路易丝·埃姆斯、朗读君

万事万物,皆有其规律可循,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

如果家长能把握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养育重点,孩子便能脱颖而出,真正地赢在起跑线上。

1岁:帮孩子建立安全感的一年

我们总说:孩子3岁以前是很重要的。虽然孩子长大之后,很少会记得3岁以内的事。

但是事实表明,3岁以前的经历,即使孩子不记得,但也会对孩子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大约在1岁半到2岁半,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面对这个时候的孩子,父母应多给予陪伴与关注,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得到满足,便能为未来的性格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学家阿德勒就曾说: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在穷极一生追求两样东西:安全感和价值感。”

因此,如果孩子幼时,尤其是1岁左右,能在家人的陪伴和呵护下成长,孩子便会形成极具安全感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不会患得患失,也不会过分敏感,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更加自信。

此外,他也提到,如果孩子哭闹,一定要多抱抱孩子,不要不理不睬。

换句话说,拥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举动”。

孩子一岁的时候,家长要多陪孩子,无论是陪孩子玩,还是在安抚孩子的时候,家长都要给孩子一些“回应”,帮孩子确立自己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这样孩子才会感知到,自己是被爱着的,才不会处处表现得很惊慌。

2岁:“不”字当头,培养孩子幽默感的一年

2岁开始,孩子开始有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

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的意图。

对待这么小的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父母需要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

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

比如你教孩子搭积木,他却偏要推倒你的成品,不肯跟你学。

这时,你应该把他的行为理解为:他现在对积木倒塌时的现象更感兴趣,他在琢磨推与倒之间的关系。

当孩子2岁时,也是培养孩子幽默感的关键一年。

家长要试着发现孩子的“幽默感”,支持孩子的“任性”,让孩子能表达自己。

就像很多古灵精怪的孩子,在遇到一些不知所措的情况时,会忽然的说句“小大人”一样的话,一下子就“暖场”了,大家都笑呵呵的。

其实,家长们可以让孩子观看一些“趣味性”的电影,动画片,或者帮孩子拓展自己的兴趣点,让孩子思维更加活络,对各种事物都有“独特见解”。

让人开心是一个神奇的能力,如果孩子能拥有这样的能力,家长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

3岁: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一年

3岁孩子友善平静,比较有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在3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能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

他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他步伐稳定,急转弯也不费劲,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更好。

清华校长曾说:

我们未来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孩子,而那些只会做题不会思考的孩子,在未来注定会被淘汰。

三岁开始,孩子便天马行空,开始在有了一定认知后,用更多感官感受周边的环境。

甚至很多时候,孩子的创造力,是在“胡闹”中完成的。

像包饺子的时候,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创意比赛,各种小动物的饺子新鲜出炉。

又像吃饭时,有的孩子非要把火腿和烙饼交替“垒起来”,做个“大汉堡”。

很多家长,光是想到面粉满屋、餐桌凌乱的这些画面就头疼,于是开始阻止孩子。

但其实,这才是孩子“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期。

如果家长们善于引导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画画、捏泥巴、编故事,哪怕是玩面粉。

孩子都能养成积极思考、极具创造力的思维模式。

4岁:孩子变身“语言小天才”的一年

四岁的时候,孩子会变身“小话痨”,什么都想表达,会有很多自己的“小想法”。

但这时候,孩子也可能会存在表达不畅的情况。

所以,在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高速期,家长一定要帮孩子理清逻辑,表达清晰。

家长可以在孩子表达后,用清楚的语言重复表达孩子的话语意思,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有语境感。

此外,四岁的孩子,每天能有“十万个为什么”,家长一定要及时回应孩子,引导孩子表达。

5岁:亲子关系融洽发展的一年

5岁小孩的生活总是跟“现在”、“这儿”息息相关。他非常在意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条街道、邻居,以及幼儿园的教室。

5岁的孩子自然而然变得安静、有节制、更顾家了。

他逐渐对家产生更多的心理依赖,希望能在家庭中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此外,孩子也会在这时候,更依赖母亲,希望得到母亲的肯定和支持。

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多关注孩子的表达和变化。

当孩子在表达的时候,家长要表现得更加耐心,不要显得不耐烦。

6岁:孩子内心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6岁之后,会更加寻求自己的“存在感”。

当孩子在不断地和外界环境“碰撞”的时候,便会遇到很多疑惑和不解的地方。

这时候,孩子的内心会矛盾重重,很多事情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面对这样的情况,孩子可能会情绪波动较大,会哭闹,或者发脾气。

这时,家长一定要保持耐心,抱抱孩子,询问孩子具体情况,不要一味指责孩子。

只有家长帮孩子学会如何处理与外界的各种冲突,孩子才能养成健全的性格。

7岁: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年

7岁孩子不再像6岁时那样和你顶嘴,却也不那么喜欢与人交往。

他往往记性不佳,容易分心,学习起来磨磨蹭蹭,对帮忙做家务不感兴趣。

别人要他做什么事时,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动。

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充满了感伤的基调。

他会觉得别人不喜欢他,有意找他麻烦。

7岁孩子很容易把什么都朝坏的方面想象。

7岁孩子很在意上学不迟到、作业及时完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

孩子从这时候开始,更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了。

准确地说,他开始很在意老师怎么看待他,开始有心想做个让老师满意的好学生。

而且,他的心智已经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间的时候。

这就是他喜欢把自己的东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

这时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屉、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

7岁孩子开始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

所以,这个阶段,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以便建立孩子的自信。

生活上,可以放手让孩子做更多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学业上,监督但不包办,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8岁:培养孩子是非观念的一年

8岁的孩子,他对自己、对别人的要求都忽然严格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很苛刻。

这时候的他们开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观念,开始明白事情与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

他非常想做“好孩子”,愿意把事情做好,愿意遵守规矩。

他对好与坏的观念,不再局限于父母是否允许怎么做,而是根据他萌芽的因果逻辑关系,初步建立起是非观念。

在此之前,孩子对“好”与“坏”的判断来自于父母“准许”或者“不准许”。

8岁孩子对“对与错”的看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好与坏”的两极,他的思维开始丰满起来。

他很在意他对自己的感觉,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感觉。

他会竖着耳朵听大人聊天时怎么评价他,或者揣摩他们说话时的脸色。

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对别人的批评则非常敏感。

于是当他受到指责批评时,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责怪别人,好让自己容易承受些。

8岁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

他非常需要妈妈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对话和游戏。

总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包括一起劳作、玩耍、聊天、读书,这让他觉得他“全部占有”着妈妈。

因此,妈妈无论怎么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拨出半个小时,全心全意满足孩子“全部占有妈妈”的心理需求。

这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对妈妈的心理依恋期,为孩子坦然走向9岁的独立打好基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8岁孩子受伤的比例,是所有年龄层中最高的。

8岁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关系很敏感。

他对家里发生的事开始关注起来,包括关注大人的电话、信件、闲聊,试图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他很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玩,喜欢和同性别的孩子玩。

这时的友情是真正的双向友情,因为他不再单纯以自我为中心,开始留意别人怎么做,怎么想。

他不但愿意为别人效劳,也希望别人能像他一样愿意回报他。

9岁:学习能力跨越提高的一年

一二年级的功课难度并不大,而三年级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要胜任三年级的功课,不但需要孩子具备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抽象观念,还需要孩子用全新的方法来运用以前学过的、如今或多或少能记住的一些知识。

老师们都很清楚,对三年级小学生的要求是一种跨越式的提高,但是,许多家长却并不了解这一点。

因此,假如过去一直学得很好的孩子,如今忽然学得很吃力,这很正常。

尽管不少九岁孩子的确面临着相当严峻的课业要求,但是,更多的孩子还是喜欢上学的。

早上起床准备上学的一整套惯例,到了现在已经变得相当顺利,很少再有焦头烂额的忙乱了。

而且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自己承担了做好准备去上学的许多事情。

不过,话虽如此,一个九岁的小小少年还是有可能丢三落四,哪怕他头天晚上已经做好了准备,该拿的东西都放到了妥当的地方。

可是,在去学校的时候,该带的东西他也可能仍然没有带齐全,你还是要不时地提醒他才好。

孩子回家聊学校的话题可能比以前更多了。

他尤其喜欢聊他自己某些成功的、突出的表现,也喜欢聊聊学校发生的某些特别事情。

由于成就感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相当重要,因此小男生和小女生往往都变得十分要强。

不论是做功课还是玩耍,他们都不愿意失败,都要竭尽所能。

10岁:孩子行动力显著增强的一年

孩子给人的感觉,就仿佛9岁和10岁之间真的有个分水岭。

一旦跨过去孩子就登上了一座新的山峰,来到一个全新的地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从10岁到14岁的成长周期。

当然,有些孩子在这片新地域里还站不太稳,他们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的来说,10岁孩子的日子比9岁时好过多了,尤其是他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

10岁的孩子是一个行动力强的孩子,而不是一个乐于思考的孩子。

随便一个简单的事情就能带给他很大的快乐,比如说晚饭后可以出去玩、没有家庭作业、光顾一个儿童乐园。

惧怕的情绪少之又少,以前怕狗、怕黑的孩子,现在自然而然不再害怕这些了。

10岁孩子最常见的情绪表达,是生气。

这够让你意外吧?

这个心满意足的、乐于合作的、可爱的小小10岁孩子,生起气来,那叫一个火山爆发,又快又猛,甚至又踢又咬。

如果他能控制得稍微好一点,他会张口大骂、会哇哇大哭、也会一边狠狠跺着脚,一边哇啦哇啦骂着回到自己屋里去。

尽管10岁的孩子也会气得哭,不过总的来说他们觉得“都多大了,哪能哭呢”,所以,这个年龄的眼泪是最少的。

一个男孩子可能很坚定地告诉你:“要是割破了哪里,或者他们不带我去哪里,我才不会哭”,可是如果爸爸死了,他还是会哭的。

刚才还雨泪滂沱的孩子,转眼就可以这么淡定地跟你侃侃而谈。

悲伤有时候会令他们落泪,不过不常有,他们倒是更容易被气得大哭。

10岁孩子可能会伤心,当然通常不会伤得太深。

如果谁伤他的心,有些孩子会“哭着回家” ;

也有些孩子装得若无其事,很快镇静下来,掩饰自己的难堪。

11岁:处于动态,状态不稳定的一年

11岁的孩子在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方面,不会刻意做有规律的事情。

在情绪方面,叛逆的苗头已经生长。

11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在成长,独立意识增强,反复无常是常态,家长要予以理解。

在活动与兴趣爱好方面,对抗性增强,不愿独自玩耍 。

在学校,开始十分严格地要求老师,老师们也面临挑战。

12岁:青春期初期各项特征凸显的一年

12岁孩子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已让大人省心不少,负面情绪减少是这个年龄的主要特点。

他们自信独立、善解人意,并有了自我主张。

在人际关系方面,与家人关系缓和,异性之间不再排斥,同时兴趣广泛,偏爱集体活动。

对学生生活充满了热情,甚至热情过度。

在道德方面,他们多了一丝思考,少了一丝冲动。

13岁孩子:自我性格纠结的一年

13岁的少年在奔向青春的大道上会突然来个转向或者急刹车。

他一改12岁时的阳光、沉稳,再度陷入纠结的状态。

不愿与人交往、内向、有点退缩,不愿被别人窥探。

他虽然不喜欢与成年人打交道,但看待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这时的他开始懂得克制自己,不会吃起来没完没了,基本上能做到按时上床睡觉。

虽然他这时的性格阴郁、悲观、隐秘。

可是,在动手方面,他们频频闪现灵光,喜欢敲敲打打,自己动手修理和制作东西。

总体来说,13岁的少年已经明显显露出青春期少年的特点。

14岁:充满朝气和意外的一年

当他从拧巴的13岁迈入14岁的年龄时,在这个充满生气的一年,你会看到角色多变的少年。

他热爱学校,热爱与人交往,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十分充实。

14岁的他包容性更强,而不再像一年前那样,对看不惯的事情也较少大肆批判。

尽管14岁的孩子具备这么多优点,但不能忽视这时候有些男孩和女孩会接触毒品。

在性方面,14岁的青少年由于没能获得足够的知识与信息,会遇到意外怀孕、堕胎等诸多问题。

这时候,家长如何面对和管教孩子在性方面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棘手的事情。

好在14岁的青少年绝大部分都会表现出更强的责任感,这是值得让人欣喜的事。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必修之路,更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成为他的人生引导者。

文内导航